镇江市论坛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上得庙堂下得厨房,还有镇江人get不了的 [复制链接]

1#

有这样一座城市

醋香四溢

名人辈出

……

经过上百位专家学者的共同参与,近日,史上首部系统、成熟的“镇江地方文化史”《江苏地方文化史?镇江卷》正式首发。

翻开“镇江卷”,如同坐上了时光机,让我们穿越历史,认识了无所不能的镇江人。

他们文能吟诗作画,武能领兵打仗;他们上得庙堂,下得厨房;没有什么是他们get不了的技能……

镇江,美得让人吃醋

在镇江,街头飘溢着醋香。那样的生活,才有滋味。

镇江的香醋,开创者,据说是酒圣杜康之子黑塔。

多年前,镇江人葛洪深谙酿醋之道,把香醋的酿造秘籍写进了《抱朴子》:以蘖米及七、八种药合之,取一升辄内,一升水投中,如千岁苦酒……作苦酒令酽,不酽不可用也。既成澄清,另得一斛,更以器著清凉处,封泥密盖。

中国镇江醋文化博物馆

宋代,金山桃花醋闻名,吸引了苏东坡。美食家苏东波曾11次到镇江品尝鲥鱼和香醋。那次品尝桃花醋,苏东坡携好友*庭坚、僧佛印一起,成为佳话。明清时期,书画家们根据苏东波尝醋故事,创作了《三酸图》。

(明)戴球《三酸图》(镇江博物馆藏)

乾隆时期,大吃货袁枚把镇江醋写进了《随园食单》。在“作料须知”中,他写到:镇江醋颜色虽佳,味不甚酸。

《随园食单》

光有醋,没有肴肉,这种生活“不够镇江”。肴肉皮色洁白,光滑晶莹,卤冻透明,看了就让人犯馋,镇江人在喝茶时,喜欢佐以肴肉。

肴肉是镇江古代最有特色、名声最大、也最响亮的特色佳肴,选用前蹄做原料,经过搓盐、腌制、漂洗、预煮、割肥去毛、压卤……10多道工序后,切块包装而成。因为选取的部位不同,又分为“眼睛肴”“玉带钩肴”“三角棱肴”……

尝了肴肉,很有必要来一碗锅盖面。

镇江人烹制面条时,都喜欢在锅中放着一个锅盖。锅盖面好吃,秘籍在小锅盖。用了小锅盖的面,不烂不硬,软硬适度,润滑爽口,老少皆宜。

专家介绍说,传统的镇江锅盖面用的是“跳面”,面条不是机器轧出来的,也不是用擀面杖擀出来的,而是用人“跳”出来的。

王羲之是镇江女婿

“书圣”王羲之够厉害了,而他背后,站了一个“书法天团”。王羲之的妻子一家,都是大书法家。

王羲之

王羲之的岳父郗鉴,和琅琊王氏家族一样,都是从北方南渡而来。只是,王羲之一家落户南京,成了当时的“新南京人”,而郗鉴一家则落户京口,成了当时的“新镇江人”。

郗鉴是一个*事家,参与讨平王敦之乱、苏峻之乱,并与王导、庾亮等同受遗诏辅晋成帝,后封为南昌郡公。他拒绝外戚庾亮废王导的建议,阻止了朝中的士族斗争。事实上,郗鉴还是一位出色的书法家。他的草书,下笔刚决,古劲超绝。

在赫赫有名的《淳化阁帖》中,便有郗鉴的行楷一帖,5行,43字,气息古朴典雅,有钟繇痕迹,但又有自己的风格,是典型的晋人风韵。

《淳化阁帖》中郗鉴行楷

王羲之的妻子郗璇是郗鉴之女,也很擅长书法。唐张怀瓘《书断》记载,“王羲之妻郗氏甚工书。”

郗鉴的两个儿子也是书法家。长子郗愔与姐夫王羲之一样,信奉老庄思想,酷爱且擅长书法。后人评价郗愔,“方回章草入妙,草、隶入能。”《淳化阁帖》中也有郗愔草书一帖,5行,35字。

郗鉴的另一个儿子郗昙擅长草书、隶书。后人认为,“郗昙的书法密壮奇姿,抚迹重熙。若投石拔距,怒目扬眉。”而在郗昙的墓中,后人还发现了王羲之的书法及诸多名贤遗迹。

文人的灵感诞生地

有人说,京口的一场相遇,孕育了《昭明文选》。

(南朝?梁)萧统《文选》书影同治八年刻本(镇江市图书馆藏)

萧统是梁武帝萧衍长子,在东宫时编纂完成《文选》30卷,因为萧统谥“昭明”,所以又称《昭明文选》。

萧统

专家介绍,公元年至年,刘勰在京口任“东宫通事舍人”,伴昭明太子读书。正是京口的这场相遇孕育了《昭明文选》。

萧统曾在镇江南郊的招隐山读书。宋代《太平寰宇记》中记载:“昭明太子曾遨此山读书,因名招隐山。今石案古迹犹存见。有虎跑泉及玉蕊树。唐李德裕在任作记,碑存。”说明到宋代,昭明太子读书的一些古迹还存在。

镇江南山昭明太子读书台(潘新亚摄)

伴随时间的推移,不仅刘勰的《文心雕龙》、昭明太子的《文选》在镇江诞生,苏轼、欧阳修、米芾、陆游,都在镇江留下过千古名篇。

公元年,已经66岁高龄的辛弃疾出任镇江知府,他登临有“天下第一江山”之称的北固山,心潮澎湃地写下《永遇乐·京口北固亭怀古》:

千古江山,英雄无觅孙仲谋处。舞榭歌台,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。斜阳草树,寻常巷陌,人道寄奴曾住。想当年,金戈铁马,气吞万里如虎。

元嘉草草,封狼居胥,赢得仓皇北顾。四十三年,望中犹记,烽火扬州路。可堪回首,佛狸祠下,一片神鸦社鼓。凭谁问,廉颇老矣,尚能饭否?

辛弃疾

同年、同地,他又写下了另一首借古喻今、抒发愤懑气概的名篇《南乡子·登京口北固亭有怀》。

何处望神州?满眼风光北固楼。千古兴亡多少事?悠悠。不尽长江滚滚流。

年少万兜鍪,坐断东南战未休。天下英雄谁敌手?曹刘。生子当如孙仲谋。

北固山“天下第一江山”石刻(纪东摄)

年后,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跟随康熙南巡,经过镇江时,平时婉约的他也变得豪放起来。

纳兰性德

江南好,铁瓮古南徐。立马江山千里目,射蛟风雨百灵趋。北顾更踌躇。

这首《江南好》,描绘了镇江的江天一览的形势与楼阁胜景,风格豪放,词语简约而形象丰满。

兵家必争之地育大将之才

这是一个关于逆袭的故事。

公元年,一个小男孩出生在晋陵郡丹徒县京口里一户贫穷的人家,他叫刘裕。但在不久的将来,他却成为北府*将领,镇压义*,消灭桓楚、西蜀、南燕、后秦,开创了南朝宋国,被誉为“南朝第一帝”。

刘裕

如此璀璨的人生,都是因为他用兵如神。他著有一本《兵法要略》,虽然这本书如今已经失传,但是从刘裕指挥的战例中,我们仍可窥见他的战术之奇。

晋安帝隆安三年()十一月,起义*领袖孙恩在会稽(今浙江绍兴)起兵反晋,东南八郡纷纷响应。隆安五年()六月,孙恩率领十万大*,夜间举着烽火,通过海路突然行进至丹徒。丹徒离东晋都城建康仅里,不仅如此,这里还是刘裕的老家。

刘裕当然坐不住了,他率领不满千人的援兵火速赶到。众寡悬殊,这场仗怎么打?

那就要说说刘裕带来的这近千人北府*,他们大多也都是丹徒人,于是这场仗变成了一场必须胜利的家乡保卫战,北府*格外拼命。而且他们熟悉地形,抢占蒜山后,凭借险峻山势,居高临下,向下冲击,大败孙恩*。

三十六计,走为上。这句世人皆知的兵法,也源自镇江。南朝宋著名的开国将*檀道济是高平金乡(今山东嘉祥)人,世居京口。他将自己的作战经验加以总结,集结成“三十六计”。

檀道济

镇江人民怀念檀道济,将南郊檀家村附近的一座青山称为檀山,还在山上修建了庙宇纪念这位*事家。

好书推荐

《江苏地方文化史?镇江卷》

潘法强主编

江苏人民出版社

“江苏地方文化史”是年启动的“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”出版成果“江苏文库·研究编”的重要组成部分,13个设区市各设一卷。

4年来,“江苏地方文化史”的编撰工作有序推进,首批淮安卷、苏州卷、常州卷、镇江卷已出版。这次,“镇江卷”便是“江苏地方文化史”出版的重要成果之一,后续各市卷也已列入出版计划。

现代快报+/ZAKER南京记者胡玉梅张然

江苏人民出版社、现代快报+/ZAKER南京记者郑芮

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办公室和现代快报联合推出“江苏文脉”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