镇江市论坛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句容先期已启动,镇江将对其他地方开展生物 [复制链接]

1#

5月21日,镇江市年“5·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”科普宣传活动在润州广场举行。而这次活动是市生态环境部门连日来陆续开展的生物多样性宣传“三进”活动之一。此前,进社区、进科技馆系列活动取得良好宣传效果。“生物多样性”这个于公众而言略显陌生的语词透过拉横幅、发放宣传手册、摆放展板、现场讲解等方式,持续刷新着人们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性认知。

镇江拥山傍水、生态优良。丰富的生态环境类型成就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。据文献记载,镇江市有植物千余种。自然植被分为针叶林、落叶阔叶林、落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等7个类型,栽培植被则包括大田作物、蔬菜作物、经济林、果园和绿化等5个类型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同属于变温动物,具有特殊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,对环境变化极度敏感,长久以来一直被作为环境监测的重要指标性生物。镇江市两栖动物包括大鲵等有尾动物和中华蟾蜍、黑斑侧褶蛙、金线侧褶蛙等无尾动物,爬行动物包括龟鳖类、蛇类、壁虎类和蜥蜴类。

长江江豚是我国特有物种。根据最新科考资料,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仅约为头,被称为“水中大熊猫”。目前,在长江干流及两湖建立了8处自然保护区,在长江故道建立了4处迁地保护区;在人工环境中建立了3个繁育保护群体。

镇江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效如何,或可从江豚保护的持续“加码”管窥一二。近年来,镇江市深入贯彻落实“共抓大保护,不搞大开发”的重要战略思想,强化“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”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,深入探索江豚自然保护经验,书写好长江大保护的时代答卷。除了出台加强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意见,形成多部门联合、跨区域协作的管理模式,建立全国首个地方性长江江豚保护联盟,为长江镇江段江豚增加了一层保护网,还推出《镇江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》,对豚类自然保护区实行分级分类管理。实施长江渔业资源放流,累计投入各项放流资金余万元,放流各类苗种1.85亿尾。工作人员定期及不定期组织开展保护区遥感监测评估,确保受保护区域面积不减少、功能不降低。保护区也构筑起立体监测网,在日常陆域巡护、水上巡护的基础上,配套完善监测站、巡护艇、无人机等设施设备,实现水陆空立体监测。通过开展增殖放流、修复水生植被、建设人工鱼巢、生态浮岛等生态修复措施和保护区常年禁渔执法管理,保护区内渔业资源逐渐稳定,水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。

与此同时,镇江市开展科普宣教,传递江豚保护“好声音”。以镇江长江珍稀水生动物展览馆、江豚保护区自然学校、江豚保护主题月、全国大学生江豚保护夏令营、江豚保护科普宣传活动等为载体,多途径向公众宣传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相关知识,不断拓展自然保护宣教阵地,营造全社会推进长江大保护的良好氛围。

日益向好的生态系统孕育的是丰富的生物多样性。据资源监测结果显示,江豚保护区内存有长江江豚25头左右;水生动物75种,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;鸟类种,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2种。

江豚等珍稀物种要保护,但摸清“家底”更是刻不容缓。早在年,句容市在全省首批启动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试点,重点开展维管束植物、陆生脊椎动物、昆虫、水生生物物种多样性本底调查和编目工作。调查覆盖句容市全部市域,最终形成句容市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技术报告、工作报告、物种编目报告和生物多样性数据库,以此评估句容市生物多样性现状和受威胁状况,为句容市乃至江苏省生物保护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。市生态环境局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束吕蕾表示,生物多样性调查就是摸清生态资源和环境的家底,更重要的是以此发现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质量的关系。下一步,镇江市将对其他地方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,为进一步保护生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。

记者陈志奎

通讯员李媛刘涛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